10月以来,全球贸易合规环境迎来急剧变化,美国、中国相继出台关键政策,监管要求进一步向清单主体所有权结构、技术出口与供应链透明度全维度管控拓展。
第一波:美国“50%规则”扩展出口管制范围
9月末,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正式更新出口管制框架,引入50%控股筛查要求,既针对于实体清单、军事最终用户清单和EAR第744.8节中所涉及的特定制裁项目下被列入SDN清单的实体所有权的审查规则。
这意味着——只要任何实体若直接或者间接被清单内实体控制超过50%的权益,即使该实体本身不在受限清单上,将同样纳入限制范围。
该举措标志着美国BIS的出口管制监管重点不再局限于名单企业本身,而是延伸至整个供应链网络、投资结构和技术路径。
第二波:中国宣布稀土出口管制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特定稀土材料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原因是其涉及国家安全与关键战略资源。
关键要点包括:
- 域外管辖规则:境外组织和个人在向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以下物项前,必须获得中国商务部颁发的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件:
- 含有、集成或者混有原产于中国的2025年第61号公告中附件1第一部分所列物项在境外制造的下游产品,且附件1第一部分所列物项占境外制造的附件1第二部分所列物项的价值比例达到0.1%及以上的;
- 使用原产于中国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在境外生产的2025年第61号公告附件1所列物项;
- 原产于中国的2025年第61号公告附件1所列物项。
- 向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或关注名单企业(含其控股50%以上分支)出口,原则上不予许可;
- 境外军事用户,或军用目的,不予许可
- 逐案审批敏感用途的出口 – 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者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以及制造上述制程半导体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和材料,或者研发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的出口申请,需逐案审批
- 明确将出口管制适用于境外制造与再出口场景,实质上形成“原产地+用途双重管控体系”。
此举不仅是对关键矿产资源的战略性管理,也被外界视为对近期美方限制措施的回应。稀土作为电动车、半导体与清洁能源领域的核心原料,其出口政策变化势必对全球高科技供应链产生连锁影响。
第三波:美国宣布对中国产品加征100%关税
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产品额外征收100%关税,同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此举被视为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直接回应,也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进入新一轮“全面征税+出口限制”并行阶段。
根据声明,这些关税将作为现有措施的附加层执行,范围涵盖制造业、电子、化工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
全球贸易合规进入“深层识别”时代
短短一周内,中美双方从出口用户所有权审查、物项管控、关税、技术出口监管四个维度同时强化监管,意味着全球企业在贸易合规方面面临着深层次的不确定性,企业应特别关注:
- 是否存在被列名实体持股的间接风险;
- 产品中是否含有受限来源成分(如中国稀土);
- 是否涉及美国技术或软件出口限制;
- 对全球采购、代工、再出口的路径可视性是否完善。
在这种全球监管体系的动态博弈中,企业唯有建立实时、穿透、可追溯的贸易合规管理体系,才能在风险升级的环境中保持稳健运营。
ONESOURCE 全球贸易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多维度应对方案:
- 全球贸易内容:实时更新全球法规内容,自动追踪关税、出口管制与产品清单变化。
- 全球商品归类信息:自动管理产品HS编码与原产地规则,精准识别受影响产品。
- 全球贸易可视化:在各通路和系统间创建统一数据视图,支持风险预警与决策优化。
帮助您在多国出口管制与关税新周期中,重建确定性、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