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升级关税策略,出台修订后的关税措施,以对抗其认为“不公平”的外贸壁垒。这一强硬举措影响了多个国家,引发临时贸易协议、报复性措施和外交谈判,以避免贸易战。美国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盟友,包括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印度和巴西,都经历了显著的关税变化。
针对多个国家,特朗普总统设定了严格的关税上调期限,以此向对手施压,迫使其做出让步或签订临时协议。部分国家达成妥协协议(通常以15%-20%的美国产品关税作为交换,换取市场准入或投资承诺);另一些国家则在谈判破裂后面临惩罚性关税。
受影响国家的应对方式多样:有的威胁报复,有的提起法律挑战,还有的呼吁继续谈判,这一切都反映了当下紧张而分裂的全球贸易格局。以下按国家/地区梳理过去一个月的主要关税公告与动态,包括对等关税与相关贸易行动。
中国
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大规模关税上调原定于2025年8月12日生效,但再次被推迟。华盛顿和北京同意将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推迟美国基于《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对中国产品的关税从30%跳升至145%的计划。特朗普总统签署命令,将加税推迟至11月10日,维持现有30%关税水平,从而避免在圣诞节前夕对贸易造成沉重打击。
作为回应,中国商务部也宣布同步暂停额外关税90天。美国官员承认,三位数的关税在经济上不可持续,并欢迎利用这段时间继续就市场互惠、出口管制等长期问题展开谈判。
印度
过去一个月,美印贸易关系急剧恶化。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总统宣布自8月1日起对印度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随后在8月6日又追加25%,使部分税率提升至50%——成为美国对贸易伙伴征收的最高关税之一。美方表示,此举部分是因为印度持续进口俄罗斯石油。
作为回应,印度于9月3日宣布下调多类消费品税收,以刺激国内需求。同时,印度还计划增加对俄罗斯、荷兰、巴西等市场的医药出口,以抵消对本国制药业的冲击。
欧盟
2025年7月27日,就在关税上调最后期限前夕,特朗普总统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苏格兰达成一项关键的美欧框架协议,从而避免了一场关税大战。根据该协议,美国将对大多数欧盟商品征收15%的关税(原计划为30%),而欧盟则同意向美国新增约6000亿美元的投资,重点包括采购美国能源(液化天然气)、AI芯片和军工装备。
这一妥协避免了欧盟对价值1090亿美元美国出口商品实施报复的计划。特朗普总统称此举是“重大胜利”,甚至规模超过近期的美日贸易协议。但他也警告,如果欧盟未能落实6000亿美元投资,美国将把关税提升至35%。欧盟领导人虽对避免贸易战表示欣慰,但强调其目标是“零关税”,而非15%的稳定水平。欧盟同时表示,投资承诺的最终决定权在于私营部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欧盟钢铁和铝制品的高关税仍未取消(税率50%)。不过双方同意在部分领域取消关税(如飞机零部件、化学品、部分医药品),实现互惠。
加拿大
2025年7月10日,特朗普总统宣布将加拿大进口商品的关税从25%提高至35%,自8月1日起生效。这是美加贸易对抗的重大升级。值得注意的是,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的商品不受新关税影响。特朗普总统将加税理由归咎于芬太尼从加拿大流入美国及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
加拿大总理卡尼强烈谴责关税,并强调保护本国利益的决心。他指出,加拿大正与美方合作打击芬太尼危机,反驳了将毒品问题与贸易挂钩的做法。
关税公告引发紧急谈判。加拿大原本希望在7月21日前与美方达成新经济与安全协议以避免加税,但未能如愿。目前35%关税已正式生效,而加拿大则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取消针对USMCA商品的报复性关税。
墨西哥
与中国类似,就在8月1日非USMCA墨西哥商品30%关税生效前数小时,特朗普总统宣布给予墨西哥90天宽限期。白宫称此举是基于正在进行的谈判和墨西哥的合作姿态。
不过,这并非墨西哥的全面胜利。部分关税依然存在,包括针对墨西哥钢铁、铝、铜的50%关税,以及对不符合USMCA自由贸易规则的汽车和部分商品的25%关税。
日本
日本通过达成最后一刻的协议,成功躲过了美方关税大棒。此前,白宫曾威胁若未能在夏季前达成新贸易协议,将对日本商品征收25%关税。由于日本汽车与电子产品高度依赖美国市场,此举对东京构成巨大压力。最终,双方于2025年7月22日宣布框架协议,自8月7日起对日本商品征收15%关税。
作为交换,日本承诺在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扩大美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例如进口更多美国稻米和农产品。这是特朗普政府在双边贸易中谋求再平衡的重要诉求。
不过,部分贸易问题尚未解决。日本钢铁与铝制品未纳入减免范围,仍需缴纳50%关税。
巴西
巴西同样卷入关税冲突,且面临特朗普总统近期最严厉的加税措施之一。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总统宣布对大多数巴西进口商品追加40%关税(总计50%),大幅高于年初对巴西征收的10%基准税率。
这一五倍的关税跳升自8月6日起生效,其背后原因是特朗普总统与巴西总统卢拉的外交摩擦。特朗普总统指责巴西政府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特朗普盟友)进行司法追责,称其“破坏民主规范”。
事实上,美国此举是以贸易为杠杆介入政治分歧。特朗普总统不仅指责巴西对博索纳罗不公,还下令调查巴西的数字贸易限制等政策。
作为回应,巴西政府宣布为受损企业提供援助,其中包括通过现有出口担保基金(FGE)提供55.5亿美元信贷支持。美方是否会在未来以换取让步为条件放宽关税,或巴西是否会采取报复措施,仍有待观察。
贸易专业人士如何应对全球关税变动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贸易格局中,紧跟全球关税调整已成为贸易专业人士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随着关税水平不断调整、双边协议重塑国际外交,有的国家争取到降税,而另一些国家则面临高达50%的加税,贸易从业者必须采用多层次的监控方式。
实时追踪工具、全面的贸易数据库和专业关税监测平台,已成为现代贸易专业人士的必备工具,使团队不仅能快速应对变化,还能提前预判。关键在于将关税监测视作“查天气”一样的日常习惯:坚持每日追踪,加入贸易协会,建立与报关行及贸易律师的联系,以获取一线信息,并随时准备应急方案。因为在当下,唯一不变的就是“持续变化”。